运动人体科学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本专业“以本为本,科教融合”,形成 了“三位一体、五位协同”的运动与健康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创新体系。本专业雄厚的师资队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6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建设了多元的教学平台,拥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和由1门国家级、2门省级一流课程和2门国家级以及9门省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慕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及近20个实习、实践基地。
一、专业定位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以体育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该专业于1998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近年来该专业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毕业生就业面越来越广,主要在体育科研机构、各级运动队、体育健身俱乐部以及社区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健身技能指导与科学健身咨询、体质测评及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工作。本专业具有较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运动人体科学及相关生物学、医学和体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和基本科学研究能力,能在运动健身中心、体质测试与健身指导站、运动训练基地、运动健康服务与管理企业、学校等部门从事运动健身指导、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运动健康管理、运动训练监控、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一)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规定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4年),需修满162学分者方可毕业。学生修业期满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二)知识要求
1.素养类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创新创业知识,要求大学英语达到学校规定水平,能基本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文献;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
2.专业类知识:系统掌握体育学基础知识和运动人体科学的专门知识;理解运动促进健康的有关原理;了解运动人体科学科研发展趋势;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撰写运动人体科学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三)能力要求
具备较强的某一运动专项技能,能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融会贯通;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独立研究和解决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运动健身指导、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运动健康管理、运动训练监控、体育与健康教育等社会服务工作。
(四)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自觉意识;具有强健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专业素质: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能够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和机能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各种实际问题;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具有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从业资格。
四、课程体系
(一)主干学科
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必修课程:
①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程(17学分)和通识教育课程(18学分)。
②专业基础课程: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物化学等,19学分。
③专业核心课程:临床医学概论、运动机能生理测试、运动机能生化测试、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体育保健学、体育健身理论与方法、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生物学监控、运动技术诊断、运动康复技术等,22学分。
2.选修课程:
①限制性选修课程:包括专业拓展选修课程(至少选32学分)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至少选6学分)。
②专业拓展任意选修课程:至少选14学分。
(三)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毕业实习(12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军事训练(2学分)、科学讲座与实验(4学分)、社会实践(4学分)、俱乐部与社团活动(4学分)、拓展能力(4学分)。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名,教授9名,博士15名,副高职称以上比例为63.0%,博士比例为55.5%,其中省级教学名师2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6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教师分别具有教育学、体育学、医学、理学等学科专业背景,在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监控、身体机能评定、运动康复、运动损伤防护、全民健身指导等学科及专业领域具有研究专长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运动解剖学教学实验室、运动生理学教学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实验室(省高等学校教学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室、体育保健与康复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机能诊断实验室,实验室均配备有专职的专业实验人员。实验室除满足常规实验教学仪器外,还有较先进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及生理学和生物力学、康复等仪器设备如流式细胞仪、全波长微量分析仪、表面肌电仪、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动态心电仪、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多关节等速训练测试系统等仪器设备,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目前,本专业已拥有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点)近20个,能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践需要。